做 事
骨科教授、主任醫師 杜心如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7年6月1日 點擊:1065次
國人喜歡高談闊侃,遠到美國總統,近到鄰家貓咪,都可以評論一番,立意新穎,論據充實。這種人才到處都有,常使我產生錯覺,徒增自豪感。這種習慣可能早就有,四書五經之精辟,理論體系之大成,無人不服。但是一到具體事情上,就模棱兩可了,或者論述了一大串,最后沒有數據,沒有結論,或者巧妙回避開,自以為很聰明。
作者愛學解剖,在說到中國解剖學發展史的時候,能提出來的也就是王清任到刑場看看,當然沒有系統觀察,而西方則是解剖、測量,收集到大量的具體數據,形成了一門科學。但如果翻看中國歷史,殺人成千上萬的戰爭、死亡不計其數的瘟疫、死刑的各種花樣,不勝枚舉。卻沒有人研究一下人體的結構,形態特點,也沒有人探究一下生命的奧秘。有時候想,凌遲三千刀的劊子手莫非就是解剖學家,要不然如何能夠做得到切開那么多創口而不致命,至少流血就可以導致休克死亡,避開大血管應該是必須的。放到現在即使是解剖學家也未必做得到。但劊子手并沒有留下解剖學專著。所以還有一種可能,凌遲三千就是瞎編的,哄人的鬼話。
竊以為,國人的劣勢就是不能踏踏實實做事,專心做一件事。當然這不能全怨個人,環境也很重要。醫生以診治水平高,療效好為追求,可是評價醫生要用文章,論文,甚至SCI。看病好壞不是事,不發論文后果嚴重。于是就有了論文造假、論文代寫、論文一條龍服務,有了以此為業的產業鏈。于是就有了2016年被國外撤銷的117篇SCI,有了2017年4月的107篇SCI撤稿事件。
有時候想想,覺得人的精力有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方面都優秀,畢竟世界上全能冠軍比國家元首人數還少。既如此,何必強求自己成為既能看病又能發表論文的超人。為了迎合形式,利用雞鳴狗盜的招數,發表了SCI,一時的得意,換來了職稱、基金和榮譽,但終究露餡,不但前功盡棄,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自我打擊恐怕一生相伴。
所以作為學人,我很替這樣的人感覺沒面子。作為常人,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只選擇我擅長的和能干好的,而且實實在在干得好的。臨床和科研不能兼顧,則選擇臨床,把精力放在如何診治疾病上,遇到特殊的病例,一定想方設法搞明白,對病人有利,對自己也有益。如果總結一下經驗,發表一下文章,只要是真實的,即便不完美,也有借鑒價值。當然如果有人精力超凡,既做真的臨床,又做真的研究,當屬神級人物,是我等學習的楷模。不管臨床,還是科研,只要做事,而不是蒙事,日積月累,也會大有收獲。
轉念想想,如果將挖空心思搞這些假大空的精力用在做事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既有實際意義,也有成就感,更不用提心吊膽哪一天被識破畫皮,睡覺也踏實,何樂而不為。
做事利己利人。在浮躁的環境里,做事難,堅持做事更難,但堅持做事一段時間后就不難了。我們太需要做事的人了,可以預見,社會發展需要真正的科學和做事的學人,相信環境也會好起來的。
我充滿自信,做我自己該做的事,做好我自己能做的事。
國人喜歡高談闊侃,遠到美國總統,近到鄰家貓咪,都可以評論一番,立意新穎,論據充實。這種人才到處都有,常使我產生錯覺,徒增自豪感。這種習慣可能早就有,四書五經之精辟,理論體系之大成,無人不服。但是一到具體事情上,就模棱兩可了,或者論述了一大串,最后沒有數據,沒有結論,或者巧妙回避開,自以為很聰明。
作者愛學解剖,在說到中國解剖學發展史的時候,能提出來的也就是王清任到刑場看看,當然沒有系統觀察,而西方則是解剖、測量,收集到大量的具體數據,形成了一門科學。但如果翻看中國歷史,殺人成千上萬的戰爭、死亡不計其數的瘟疫、死刑的各種花樣,不勝枚舉。卻沒有人研究一下人體的結構,形態特點,也沒有人探究一下生命的奧秘。有時候想,凌遲三千刀的劊子手莫非就是解剖學家,要不然如何能夠做得到切開那么多創口而不致命,至少流血就可以導致休克死亡,避開大血管應該是必須的。放到現在即使是解剖學家也未必做得到。但劊子手并沒有留下解剖學專著。所以還有一種可能,凌遲三千就是瞎編的,哄人的鬼話。
竊以為,國人的劣勢就是不能踏踏實實做事,專心做一件事。當然這不能全怨個人,環境也很重要。醫生以診治水平高,療效好為追求,可是評價醫生要用文章,論文,甚至SCI。看病好壞不是事,不發論文后果嚴重。于是就有了論文造假、論文代寫、論文一條龍服務,有了以此為業的產業鏈。于是就有了2016年被國外撤銷的117篇SCI,有了2017年4月的107篇SCI撤稿事件。
有時候想想,覺得人的精力有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方面都優秀,畢竟世界上全能冠軍比國家元首人數還少。既如此,何必強求自己成為既能看病又能發表論文的超人。為了迎合形式,利用雞鳴狗盜的招數,發表了SCI,一時的得意,換來了職稱、基金和榮譽,但終究露餡,不但前功盡棄,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自我打擊恐怕一生相伴。
所以作為學人,我很替這樣的人感覺沒面子。作為常人,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只選擇我擅長的和能干好的,而且實實在在干得好的。臨床和科研不能兼顧,則選擇臨床,把精力放在如何診治疾病上,遇到特殊的病例,一定想方設法搞明白,對病人有利,對自己也有益。如果總結一下經驗,發表一下文章,只要是真實的,即便不完美,也有借鑒價值。當然如果有人精力超凡,既做真的臨床,又做真的研究,當屬神級人物,是我等學習的楷模。不管臨床,還是科研,只要做事,而不是蒙事,日積月累,也會大有收獲。
轉念想想,如果將挖空心思搞這些假大空的精力用在做事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績,既有實際意義,也有成就感,更不用提心吊膽哪一天被識破畫皮,睡覺也踏實,何樂而不為。
做事利己利人。在浮躁的環境里,做事難,堅持做事更難,但堅持做事一段時間后就不難了。我們太需要做事的人了,可以預見,社會發展需要真正的科學和做事的學人,相信環境也會好起來的。
我充滿自信,做我自己該做的事,做好我自己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