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深處以詩意棲居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3年9月1日 點擊:1129次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于中國人的思想境界,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放,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置身其中,都會神清氣爽,心如明鏡,倍感詩情畫意。
詩意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種信仰。詩意徜徉心間,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靜謐,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好,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朦朧,有“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寒寂。在生活中,懷有詩意能夠給自己的心靈一個自由逍遙、無人干擾的空間。
我們日常生活固然沒有所謂的“光芒與精彩”,但日子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亮點。生活在大廠這片熱土之上,安靜寧和,即便平凡,依然可以樂享人生。遙想江南美景,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家鄉的潮白河畔,現如今已然也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畫面呢!
少年時心里的那個“斯人”已不常見到,若重逢,改變的容顏定會毀了當初情竇初開的美好,于是便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感慨;當我們追思青春記憶時,心中會泛起“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傷感;當回首匆匆往事時,心中會流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惆悵;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心中又不免懷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無奈……
讀書也是詩意的內涵。相信一個書香滿懷的人,內心深處定會留有一隅,在遠離塵世喧囂之外,緩解壓力,詮釋人生。求學的十幾年,絕大部分看的是教科書,工作后圍繞職稱參考書,真正讀自己喜歡的書的時間相對稀少。社會的現實打磨了少年單純的棱角,偶爾靜下心來,一甌ou香茗在旁,走進詩意的書海,內心真是愜意無比??!
心靈深處以詩意棲居,能夠讓人沉靜淡定,從容不迫。不管風華正茂還是青春漸遠,抑或歲月老去,以詩意涵養自居,讓我們的心中多一分豁達和寬容,讓詩意在心中流淌盤旋。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住院處 屈夢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于中國人的思想境界,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放,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置身其中,都會神清氣爽,心如明鏡,倍感詩情畫意。
詩意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種信仰。詩意徜徉心間,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靜謐,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好,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朦朧,有“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寒寂。在生活中,懷有詩意能夠給自己的心靈一個自由逍遙、無人干擾的空間。
我們日常生活固然沒有所謂的“光芒與精彩”,但日子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亮點。生活在大廠這片熱土之上,安靜寧和,即便平凡,依然可以樂享人生。遙想江南美景,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家鄉的潮白河畔,現如今已然也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畫面呢!
少年時心里的那個“斯人”已不常見到,若重逢,改變的容顏定會毀了當初情竇初開的美好,于是便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感慨;當我們追思青春記憶時,心中會泛起“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傷感;當回首匆匆往事時,心中會流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惆悵;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心中又不免懷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無奈……
讀書也是詩意的內涵。相信一個書香滿懷的人,內心深處定會留有一隅,在遠離塵世喧囂之外,緩解壓力,詮釋人生。求學的十幾年,絕大部分看的是教科書,工作后圍繞職稱參考書,真正讀自己喜歡的書的時間相對稀少。社會的現實打磨了少年單純的棱角,偶爾靜下心來,一甌ou香茗在旁,走進詩意的書海,內心真是愜意無比?。?br /> 心靈深處以詩意棲居,能夠讓人沉靜淡定,從容不迫。不管風華正茂還是青春漸遠,抑或歲月老去,以詩意涵養自居,讓我們的心中多一分豁達和寬容,讓詩意在心中流淌盤旋。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住院處 屈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