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重復的勞動生動起來
藥劑科主任 賈穎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5年5月1日 點擊:1080次
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每天重復干著那堆活兒,老沒勁了。想想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和牢騷。沒有正式參加工作時,會有無數美好的憧憬在心里滋潤鼓舞著自己。參加工作之初,帶著欣喜和好奇,會覺得這勞動蠻新鮮。工作幾年甚至幾十年后,發現憧憬其實是自我哄騙,心里泡影一片。一旦如此,勞動就失去了光榮感和快樂感。
如何脫離這不幸很重要,因為它關乎我們的幸福指數。我也不斷地在找尋著。
從王蒙的一本書中讀到,“音樂家可以從漫游在五條水平線上的無數蝌蚪中聽到雄壯威武的交響樂,建筑師可以從平面圖、剖面圖、俯視圖上看到巍然矗立的高樓大廈,數學家可以從數字符號和圖形中理解人類的理性和智慧”。是啊,多么動聽的樂曲不也就七個音符完成的,名氣多大的建筑也都是直的或彎的線條勾勒出的,0~9十個數字能讓數學家傾其一生去研究。為什么?應該是他們發現并認識了簡單重復中生動的美妙吧。
從一則電視公益廣告中看到:北京一位掃馬路的環衛工人說到自己的工作,“行人多的時候,壓著笤帚掃,車多的時候跳著掃……”在我們眼里真沒覺得掃大街有什么難度系數吧?可是聽她這么一說,如此簡單的活計干起來也是挺有講究的。這“講究”該是日復一日中用心掃出來的生動吧。
有一節課曾不止一次地浮現在我腦海。那是《藥用植物學》的實驗課,解剖花。那些花標本浸泡在磨口瓶里,已經沒有了鮮艷的顏色和姣好的花型,這樣的花令人全無興致對它做點什么。按照要求,把花取出一朵,放在解剖鏡下,再看到的情形卻大大的不一樣了。花瓣水潤,脈絡清晰,花蕊上的花粉粒鮮鮮黃黃的,刀片將花縱切開,長長的花粉管下連著膨大的子房,里面有胎座,胎座上整齊地坐著胚珠,胚珠成熟后就是種子。當清晰地看到花心內精致的部分時,我很驚訝,這朵顏色盡失的花竟然藏匿著一個異常生動的世界!
驚異于這生動,讓我二十多年后仍不能忘記。可能是因為沒有明白那朵花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地浮現眼前吧。
我們每天好像是在重復昨天,其實并非完完全全的重復。不是么?時間在變,相比昨天我們又多積累了一點點經驗;我們的勞動服務對象不斷在變;老人和孩子肯定不一樣;都是孩子,嬰幼兒和青春期少年也不能一樣;性別、性格、健康狀況、行為習慣、表達方式等等都不會一樣,排列組合一下,萬花筒一樣的效果!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不斷變化增長的各樣需求,我們工作的內容和標準也都隨著在變呢。唯獨一成不變的就是我們要有所改變。
更新知識、觀念,調整角度、高度,發現并解決問題,當你對貌似熟悉的工作內容理解的深度增加后,可能就會領略到淺泛的認知下根本不可能有的“花心”的生動。我們能夠讓也應該讓重復的勞動生動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享受到勞動的快樂。
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每天重復干著那堆活兒,老沒勁了。想想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和牢騷。沒有正式參加工作時,會有無數美好的憧憬在心里滋潤鼓舞著自己。參加工作之初,帶著欣喜和好奇,會覺得這勞動蠻新鮮。工作幾年甚至幾十年后,發現憧憬其實是自我哄騙,心里泡影一片。一旦如此,勞動就失去了光榮感和快樂感。
如何脫離這不幸很重要,因為它關乎我們的幸福指數。我也不斷地在找尋著。
從王蒙的一本書中讀到,“音樂家可以從漫游在五條水平線上的無數蝌蚪中聽到雄壯威武的交響樂,建筑師可以從平面圖、剖面圖、俯視圖上看到巍然矗立的高樓大廈,數學家可以從數字符號和圖形中理解人類的理性和智慧”。是啊,多么動聽的樂曲不也就七個音符完成的,名氣多大的建筑也都是直的或彎的線條勾勒出的,0~9十個數字能讓數學家傾其一生去研究。為什么?應該是他們發現并認識了簡單重復中生動的美妙吧。
從一則電視公益廣告中看到:北京一位掃馬路的環衛工人說到自己的工作,“行人多的時候,壓著笤帚掃,車多的時候跳著掃……”在我們眼里真沒覺得掃大街有什么難度系數吧?可是聽她這么一說,如此簡單的活計干起來也是挺有講究的。這“講究”該是日復一日中用心掃出來的生動吧。
有一節課曾不止一次地浮現在我腦海。那是《藥用植物學》的實驗課,解剖花。那些花標本浸泡在磨口瓶里,已經沒有了鮮艷的顏色和姣好的花型,這樣的花令人全無興致對它做點什么。按照要求,把花取出一朵,放在解剖鏡下,再看到的情形卻大大的不一樣了。花瓣水潤,脈絡清晰,花蕊上的花粉粒鮮鮮黃黃的,刀片將花縱切開,長長的花粉管下連著膨大的子房,里面有胎座,胎座上整齊地坐著胚珠,胚珠成熟后就是種子。當清晰地看到花心內精致的部分時,我很驚訝,這朵顏色盡失的花竟然藏匿著一個異常生動的世界!
驚異于這生動,讓我二十多年后仍不能忘記。可能是因為沒有明白那朵花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地浮現眼前吧。
我們每天好像是在重復昨天,其實并非完完全全的重復。不是么?時間在變,相比昨天我們又多積累了一點點經驗;我們的勞動服務對象不斷在變;老人和孩子肯定不一樣;都是孩子,嬰幼兒和青春期少年也不能一樣;性別、性格、健康狀況、行為習慣、表達方式等等都不會一樣,排列組合一下,萬花筒一樣的效果!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不斷變化增長的各樣需求,我們工作的內容和標準也都隨著在變呢。唯獨一成不變的就是我們要有所改變。
更新知識、觀念,調整角度、高度,發現并解決問題,當你對貌似熟悉的工作內容理解的深度增加后,可能就會領略到淺泛的認知下根本不可能有的“花心”的生動。我們能夠讓也應該讓重復的勞動生動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享受到勞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