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的距離
《大廠縣醫院院報》 本期發行日期:2015年5月1日 點擊:922次
在今年的元宵晚會上,王錚亮帶來一首催淚力作《最遠的距離》,以當下“低頭黨”對手機癡迷而忽略了身邊父母親友的社會現象為背景,表達出“人世間最可貴的莫過于與親人心靈的貼近”的深意,呼吁大家不要因為手機而在親朋好友相聚時低頭不語,反而讓彼此成了最遠的距離。
《最遠的距離》立足全球通訊技術迅速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反映人與人的距離正不斷縮短,但是心與心的距離卻被手機、社交軟件等越拉越遠。《最遠的距離》就是要呼吁大家暫時放下手機、電腦等一切現代化的網絡通訊工具,與很久不見或者是經常見面但已經很久沒有心靈溝通的親人、朋友,面對面,感受簡單質樸卻又久違的團圓氛圍。《最遠的距離》關注到兄弟之誼、父母之愛、戀人之情,歌詞中“曾經是圍在一起無話不說的兄弟”“回到家總要關心爸媽的身體”,如今“難得再相聚卻都已低頭不語”,人們只顧著“拍照分享朋友圈”,卻忘記了真心對愛的人說句“我愛你”。歌詞讓人們反思,信息時代,手機成了我們最貼身的工具,看似便捷,卻讓我們少了用“心”的交流。當有一日年華老去,你是否會時常想念,曾經被你遺忘的那份親情的溫度?面對一天天老去的父母,是否仍抓著手機不舍得放手,顧不上與父母聊聊天?當下人們在熱鬧的虛擬世界中相互曬圖點贊,卻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親人,令這本應具有溫度的情感漸漸疏離。
聽到這首歌后不禁反思我們花在陪伴親人、朋友的時間越來越少,手機反而成了“人生伴侶”,從起床睜眼到睡前閉眼,每天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說話”的對象都是手機。我們越來越習慣于在網上伸張正義,卻忽略了線下真實世界的情感表達。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網絡潮中成長的一代人,對過節的感受更多體現在發個微博、微信、視頻上,習慣了在虛擬世界的歡樂和分享,心思很少會集中在親友身上。所以,朋友們,請放下手機,與家人拉近距離,用力擁抱,別讓手機“冷落”了親情。與年邁的雙親互訴衷腸,與不常來往的親戚聊聊過往,與難得相聚的朋友、同學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應該是一件極溫暖的事兒。
(手術室護師 楊樂)
在今年的元宵晚會上,王錚亮帶來一首催淚力作《最遠的距離》,以當下“低頭黨”對手機癡迷而忽略了身邊父母親友的社會現象為背景,表達出“人世間最可貴的莫過于與親人心靈的貼近”的深意,呼吁大家不要因為手機而在親朋好友相聚時低頭不語,反而讓彼此成了最遠的距離。
《最遠的距離》立足全球通訊技術迅速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反映人與人的距離正不斷縮短,但是心與心的距離卻被手機、社交軟件等越拉越遠。《最遠的距離》就是要呼吁大家暫時放下手機、電腦等一切現代化的網絡通訊工具,與很久不見或者是經常見面但已經很久沒有心靈溝通的親人、朋友,面對面,感受簡單質樸卻又久違的團圓氛圍。《最遠的距離》關注到兄弟之誼、父母之愛、戀人之情,歌詞中“曾經是圍在一起無話不說的兄弟”“回到家總要關心爸媽的身體”,如今“難得再相聚卻都已低頭不語”,人們只顧著“拍照分享朋友圈”,卻忘記了真心對愛的人說句“我愛你”。歌詞讓人們反思,信息時代,手機成了我們最貼身的工具,看似便捷,卻讓我們少了用“心”的交流。當有一日年華老去,你是否會時常想念,曾經被你遺忘的那份親情的溫度?面對一天天老去的父母,是否仍抓著手機不舍得放手,顧不上與父母聊聊天?當下人們在熱鬧的虛擬世界中相互曬圖點贊,卻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親人,令這本應具有溫度的情感漸漸疏離。
聽到這首歌后不禁反思我們花在陪伴親人、朋友的時間越來越少,手機反而成了“人生伴侶”,從起床睜眼到睡前閉眼,每天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說話”的對象都是手機。我們越來越習慣于在網上伸張正義,卻忽略了線下真實世界的情感表達。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網絡潮中成長的一代人,對過節的感受更多體現在發個微博、微信、視頻上,習慣了在虛擬世界的歡樂和分享,心思很少會集中在親友身上。所以,朋友們,請放下手機,與家人拉近距離,用力擁抱,別讓手機“冷落”了親情。與年邁的雙親互訴衷腸,與不常來往的親戚聊聊過往,與難得相聚的朋友、同學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應該是一件極溫暖的事兒。
(手術室護師 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