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松發工作室獲評首批河北省理論宣講名師工作室
《大廠新農民》 本期發行日期:2025年1月6日 點擊:417次
本報訊 (記者李欣巖)省社科院、省委講師團日前公布了首批河北省理論宣講名師工作室名單,關松發工作室成為首批被命名的6個工作室之一。
時間回溯到2019年,那一年,關松發退休了,那一年,工作室誕生了。出身農村貧苦家庭的關松發,時時感激黨讓他這個農村娃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種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發出了芽、長成了參天大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松發親眼見證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他的內心仿佛生出了無限力量:一定要把黨的理論更快、更準、更好地講給父老鄉親們聽。
于是,關松發全心打造工作室這一宣講陣地,把宣講當作“家常便飯”,時時講、處處講、事事講。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團隊也逐漸發展壯大,目前有關松發、李洪波、任寶學、關松紅、段園園,他們有的是同樣深耕宣講工作的“行家里手”,有的是退休不褪色的老干部,有的是天天與群眾打交道的社區工作者,有的是培訓行業的專家。同時,還有二十五支社會文藝聯盟宣講隊約三百人活躍在大廠及京津冀周邊。
“我們堅持宣講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不斷創新形式、拓寬陣地,想方設法讓內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讓群眾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走到哪,我就講到哪,陣地無處不在;見啥人,我就備啥‘菜’,內容因人而異,形式不拘一格。”關松發說。
講一章話,讀十卷書。關松發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還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講話、黨的最新理論。他也經常走近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學習他們的生活智慧,老老實實當群眾的“小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直面問題、破解問題。
截至目前,關松發工作室已到“市民大講堂”開展宣講500余場次;帶動20余人組建縣“理響為民”宣講隊,開展宣講萬余場次;組織社團活動,編輯內部交流詩刊150余期,創作詩詞萬余首、書法千余幅、照片2萬余張;編排《領航》《南湖的船》等文藝節目100余個,開展惠民演出200余場,受眾5萬余人次。
“我們會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做通往群眾心靈的橋梁、做滋潤群眾心田的清泉、做溫暖群眾的火把、做永不停歇的紅色宣講員,讓家鄉父老在黨的光輝沐浴下,一起過上更好的日子,一同擁抱更美好的未來?!标P松發表示。
本報訊 (記者李欣巖)省社科院、省委講師團日前公布了首批河北省理論宣講名師工作室名單,關松發工作室成為首批被命名的6個工作室之一。
時間回溯到2019年,那一年,關松發退休了,那一年,工作室誕生了。出身農村貧苦家庭的關松發,時時感激黨讓他這個農村娃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種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發出了芽、長成了參天大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松發親眼見證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他的內心仿佛生出了無限力量:一定要把黨的理論更快、更準、更好地講給父老鄉親們聽。
于是,關松發全心打造工作室這一宣講陣地,把宣講當作“家常便飯”,時時講、處處講、事事講。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團隊也逐漸發展壯大,目前有關松發、李洪波、任寶學、關松紅、段園園,他們有的是同樣深耕宣講工作的“行家里手”,有的是退休不褪色的老干部,有的是天天與群眾打交道的社區工作者,有的是培訓行業的專家。同時,還有二十五支社會文藝聯盟宣講隊約三百人活躍在大廠及京津冀周邊。
“我們堅持宣講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不斷創新形式、拓寬陣地,想方設法讓內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讓群眾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走到哪,我就講到哪,陣地無處不在;見啥人,我就備啥‘菜’,內容因人而異,形式不拘一格。”關松發說。
講一章話,讀十卷書。關松發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還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講話、黨的最新理論。他也經常走近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學習他們的生活智慧,老老實實當群眾的“小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直面問題、破解問題。
截至目前,關松發工作室已到“市民大講堂”開展宣講500余場次;帶動20余人組建縣“理響為民”宣講隊,開展宣講萬余場次;組織社團活動,編輯內部交流詩刊150余期,創作詩詞萬余首、書法千余幅、照片2萬余張;編排《領航》《南湖的船》等文藝節目100余個,開展惠民演出200余場,受眾5萬余人次。
“我們會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做通往群眾心靈的橋梁、做滋潤群眾心田的清泉、做溫暖群眾的火把、做永不停歇的紅色宣講員,讓家鄉父老在黨的光輝沐浴下,一起過上更好的日子,一同擁抱更美好的未來?!标P松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