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各界各行業:
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自覺扛起黨管武裝的政治責任,軍地合力抓好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有突破,全縣武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進步。202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縣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縣”,興起了新時代雙擁工作熱潮。為持續深化鞏固“全國雙擁模范縣”創建成果,緊抓“真抓實干轉作風,加快大廠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活動契機,突出優化為“五兵”服務保障主題,號召全縣各界各行業凝心聚力、積極作為,營造全社會尊崇軍人,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濃厚氛圍,真正抓起來、動起來、干起來,以實際行動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貢獻大廠力量,特提出如下倡議。
一、著眼提升兵員質量,積極抓好我縣新兵征集工作。軍隊的基礎在士兵,士兵的源頭在征兵。做好征兵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當前,2022年我縣秋季征兵工作已展開,要著眼“一年兩征”新特點,以大學生征集為重點,廣泛宣傳發動,動員全縣大學生踴躍報名應征,積極接受祖國挑選。各級各部門要把征兵宣傳納入常態化國防教育,結合高考季、高校畢業季等時機大力宣傳。要搞好線下線上融合宣傳,利用新媒體實時推送征兵政策、國防動態、榜樣事跡,激發廣大青年學子的應征熱情。針對疫情實時變化情況,結合疫情政策宣傳,及時調整宣傳方法手段,加大對返縣報備、居家網上授課等高校學生的思想發動力度,大力增強宣傳效應。縣社會事務局、縣教體局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分析掌握全縣大學生,尤其是應屆高校畢業生情況,為新兵征集提供數據支持,協助兵役機關做好相關工作。各企事業單位、私營企業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相應政策,支持鼓勵本單位高素質人才到部隊的大熔爐里淬煉,為入伍青年留編、留職、留薪,激發他們參軍報國熱情,優先給予有入伍經歷的優秀青年更多機會,切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二、持續推進優待支持,積極關心現役士兵成長進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軍人是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國家和社會尊重、優待軍人,保障軍人享有與其職業特點、擔負職責使命和所做貢獻相稱的地位和權益,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踐行法律規定,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切實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引導全社會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歷史,縣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要積極宣傳大廠籍現役士兵先進典型和英勇事跡,讓現役士兵和軍屬充滿使命感、榮譽感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練兵備戰、崗位奉獻、報效祖國的政治熱情。各級各類學校要將軍史、軍人英雄模范事跡等內容納入國防教育課程,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組織落實軍訓科目。要大力開展“擁軍優屬”先進單位個人評比活動,對積極“擁軍優屬”的企事業單位給予政策優惠、支持獎勵,大力營造我縣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鼓勵和引導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為軍人權益保障提供支持,利用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走訪慰問駐大廠部隊官兵、軍屬,以實際行動持續發揚大廠“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進一步堅定大廠籍現役士兵扎根軍營、保家衛國的決心。
三、合理配置人才資源,穩步推進退役官兵安置工作。退役官兵曾是部隊建設的骨干,也是地方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妥善安置好退役官兵,對貫徹落實改革強軍戰略,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各界各行業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地履行安置責任和國防義務,為退役官兵融入社會 、就業創業創造良好條件。各相關單位部門要做到“陽光安置”,積極提供充足的安置崗位數量,進一步提升安置崗位質量。民辦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逐步擴大退役士兵招工比例,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退役官兵,加強對其生產服務、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培訓,充分發揮他們在企業生產中的骨干作用。軍地各類媒體要大力宣傳擁軍優屬先進典型企業單位,尤其是對積極接收聘用退役官兵,支持國防和軍隊的企業單位,要進行宣傳表揚,激勵各部門各行業不斷提高接收安置的積極性,引導廣大退役官兵退役不褪色,珍惜榮譽,自覺做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維護者、推動者。
四、聚焦備戰打仗準備,合力抓好在編民兵隊伍建設。民兵是黨領導下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是我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力量。近年來,全縣民兵在縣委、縣政府和縣人武部領導下,積極參與經濟建設、維護保障社會安定等,高標準完成國防動員系統開訓動員、支援廣陽區抗疫等任務,展示了大廠民兵的良好精神風貌、過硬作風。今年是民兵建設“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之年,更是落地落實之年。各有關單位要提高認識、強化責任,牢固樹立軍地“一盤棋”、上下“一條心”的思想格局,密切協作,不斷提升民兵隊伍建設質量、優化民兵力量結構、夯實民兵基層建設基礎,圓滿完成全縣民兵建設任務,推動民兵建設向備戰打仗聚焦聚力。各級各部門要積極配合軍事機關工作,將民兵應急裝備納入應急管理體系統籌保障,建立完善的軍民通用裝備儲備、征用、租用補償辦法,努力構建完善的民兵裝備保障體系;要結合自身實際,建好用好青年民兵之家,配備必要的刊物雜志和基本的健身訓練器材,為民兵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將民兵建設納入黨建工作一體籌劃中來,不斷增強民兵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要對編兵單位給予支持和褒獎,從政策給予傾斜和優惠,讓編兵單位打心底里支持民兵工作。各編兵單位要主動落實法規要求,充分給予民兵尊重和支持,保證民兵參訓期間的各種福利待遇,讓在編民兵帶著榮譽參加練兵備戰、帶著使命執行任務,確保民兵隊伍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要廣泛開展爭創民兵工作先進單位和爭當民兵工作優秀個人活動,充分調動各級抓民兵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縣共同努力推進民兵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五、全面優化管理保障,傾心解決退伍老兵實際難題。退伍老兵曾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奉獻過青春力量,經受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做好退伍老兵的服務管理工作,真誠關愛關心退伍老兵,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努力增強退伍老兵的幸福感,更有利于激發廣大現役官兵保家衛國的軍心士氣,激勵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國防和軍隊建設。各級各部門要主動聯系,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全心全意幫助退伍老兵解決合理需求和實際困難;要重視退伍老兵服務體系建設,結合退伍老兵年紀大、身體差等情況推出“到家式”“一站式”服務,提高效率、縮短流程。各地要充分發揮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職能作用,認真組織走訪調查,了解掌握退伍老兵實際情況。軍地媒體要運用新媒體平臺為退伍老兵進行影像留存,縣志、軍史志等部門要及時記錄退伍老兵的生平事跡和歷史貢獻,讓紅色基因賡續、紅色歷史傳承;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認真落實“軍人優先”,讓退伍老兵真正在醫療、養老等享受實惠;對于生活存在困難的退伍老兵,要通過幫扶機制,用好各種保障政策,采取多種措施為他們排憂解難,真正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落到實處。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讓我們全縣各界團結奮斗、共創未來,大力營造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濃厚氛圍,讓重視國防、關心國防、支持國防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持續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努力爭創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縣”。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