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郭志媛)熱射病是重癥中暑中最兇險的階段,嚴重可能危及生命。熱射病和一般中暑有什么區別?發生之前通常會有哪些癥狀?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中暑有哪些癥狀?
中暑是在暑熱天氣、濕度大及無風環境中,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相關臨床表現的疾病,包括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暴露于高溫環境時出現大汗、四肢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口渴、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或伴有體溫升高。
輕癥中暑體溫升至38℃以上,出現皮膚灼熱、面色潮紅或脫水等癥狀。
重癥中暑按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死亡率較高,又分為勞力性熱射病和非勞力性熱射病。
勞力性熱射病多發生在青壯年,因長時間暴露于高溫、高濕、無風環境下出現極度疲勞、持續頭痛、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或暈倒、神志不清等,可伴有出汗或無汗,繼而體溫迅速升高,達40℃以上,出現譫妄、嗜睡和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的表現。
非勞力性熱射病多見于城市老年體衰居民,一般發病較慢,剛開始癥狀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1至2天后癥狀加重,出現神志模糊、譫妄、昏迷等。體溫升高可達40至42℃,可有心衰、腎衰等表現。
中暑了怎么辦?
先兆中暑、輕癥中暑一般經現場救護后可以恢復正常,重度中暑要緊急撥打120送醫院急救。
先兆中暑、輕癥中暑的現場可以這樣救護:
迅速轉移: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無風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將患者平臥去除全身衣物。
快速降溫:可用涼水噴灑或用濕毛巾擦拭全身,扇風加快散熱,或用毛巾包好的冰袋置于腋下、腹股溝等血管較豐富、散熱快的部位等物理降溫。
監測體溫:每10分鐘監測一次或持續監測體溫。
快速補液:如中暑者清醒,可以喂其淡鹽水或者運動飲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氣道保護及氧療:將昏迷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者可以吸氧,改善缺氧情況。
特別注意:對于中暑患者,一般藥物降溫無效,且對于熱射病患者,解熱鎮痛藥水楊酸制劑不僅無效,反而有害。重度中暑患者,應立即撥打120送醫院急診救治。
怎樣預防中暑?
建議出行前關注天氣信息,了解當天極端高溫警報及安全提示。天氣炎熱時,盡量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在11時至15時暴露于陽光太久,或者在活動一段時間后注意在陰涼的地方進行休息。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盡量少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飲料,這些飲料不但不解渴,反而會使身體丟失更多液體,可適當多飲用運動飲料或淡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