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有史以來的極值暴雨,太行山深處的梁家莊村實現(xiàn)了“零傷亡”,但村里有八條進(jìn)山收山貨的路卻被大水沖壞了。
怎么辦?一個字:修!
梁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郝立杰說:“黨員和村民代表們,(晚上)七點半到辦公室(村委會)開會”。
梁家莊村召集黨員和村民代表開會商量這件事情,大家對修山路沒有異議,但要修的黃花溝路成本會很高。
黃花溝有四里多長,從溝口到溝底的落差有近兩百米,這次大雨把上山的路全沖毀了,路上布滿了上百斤重的大石頭,以前能走三輪車的地方,現(xiàn)在下腳都很費勁,單靠人力修沒有幾個月打不住。
但這條溝里種了全村四分之一以上的核桃樹、板栗樹等經(jīng)濟林木。要是不修的話,村民的收入要受很大影響;要是修的話,等修通后早就過了核桃、板栗的收獲期了。
這可咋辦?郝立杰覺得如果下決心修,遲修不如早修,以后修不如現(xiàn)在修,而且需要立馬修。為了加快修路的進(jìn)度,大家商量后,決定租兩臺鉤機施工。
73歲的老黨員郝愛朝主動提出,自己對這條溝的情況比較熟悉,可以帶隊上山盯著修。
梁家莊村老黨員郝愛朝說:“在洪水期間,村民的生命保住了,財產(chǎn)也要保住。我們連晌、不休息,經(jīng)過四五天的努力,已經(jīng)把路修通了,過幾天就可以開著車收板栗,收核桃了。老百姓特別高興,特別歡迎,都說多虧梁家莊村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齊心協(xié)力、團結(jié)一致、擰成一股繩。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