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調查研究為特色產業發展破題
衡水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名城建設
河北日報訊(記者馬路、陳鳳來)連日來,圍繞“安平絲網產業如何做大做強”這一主題,由衡水市相關市領導帶隊的調研小組一直奔走在安平縣高新區各大絲網企業間,調查研究、問計問策。
“新落地項目所引進的設備70%以上必須為國內一流設備,倒逼企業設備更新;依托網都河北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加強與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合作生產自動化驗網設備;與河北創楚科技公司合作,從德國、日本引進先進織機,并進行本土化改造提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目前絲網產業創新能力不足、部分機械設備落后等問題,調研小組給出了有針對性的破解思路和措施。
衡水市主題教育部署會議召開后,該市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印發了《關于深化調查研究助推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通知》,提出12個方面63個調研課題選題方向,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每人牽頭負責1個調研課題,對工作中最突出的難點問題進行專項調研。
該市共確定專題調研課題843個,其中由市委常委確定課題9個。市級領導起表率作用,率先制定調研計劃。從10月7日起,由衡水市領導帶頭開始實地調研活動,目前全市共開展專題調研2345人次,調研中共發現問題1654個,現場解決問題1029個,提出破解難題的措施1556條。
圍繞推動特色產業向規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打造全國特色產業名城這一中心工作,衡水市成立多個調研小組,按照不同地域和產業開始了深入調研。特色產業結構層次整體偏低、產業競爭力偏弱、轉型升級的路徑不夠明確等突出問題,在調研中顯露出來。為此,該市提出加大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計劃實施力度,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不斷提升產業引領力、技術創新力、核心競爭力;實施產業鏈“建強補延”工程,做到一個產業集群、一個行動計劃、一套扶持政策、一個專班推進。
科技賦能不足是阻礙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在河北豐澤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智能化企業調研時,相關調研小組了解到,運用“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不少企業通過5G網絡技術的實際應用,解決了產品加工制造過程中的多項核心技術問題。為此,該市提出把數字衡水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先導工程,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扎實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圍繞特色產業轉型,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開展企業數字化改造,大力實施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建設。同時,著力培育一批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管控、檢驗檢測、供應鏈對接等公共服務。
隨著調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的路徑進一步優化,衡水實現“打造全國特色產業名城”這一目標更有底氣。目前,衡水市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由2020年的74家發展到265家,擁有省級單項冠軍企業2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1家。在此基礎上,該市進一步提出完善“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細化強鏈、補鏈、延鏈的頂層設計和路線支撐,加快補齊研發、原材料、終端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短板,力爭今年特色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長10%以上,達到2600億元。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