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李月)藍廊綠道交織,共繪美麗幸福。十年來,我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率先突破重點領域之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治理,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齊頭并進的綠色發展道路。
游園廣場,綠意恬靜。在縣城北新街的口袋公園,造型別致的兒童娛樂設施,功能齊全的健身器材,樹木環繞的清新環境,使這里成為居民休閑的日常打卡地。
清風徐徐,藍天朗朗。作為京津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的最前沿,我縣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強化環境管理,明確目標任務。落實京津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機制,進一步探索與通州區同步執行北京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推進與通州區重污染天氣預警統一部署、聯防聯控,空氣質量穩中向好,保持全市前列。2023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11,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PM10為60微克/立方米,均排名全市第一。
一河兩岸,碧水相連。在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我縣積極參與京津冀三地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強跨界河流綜合治理與保護,協同開展潮白河流域綜合治理和交界地區生態綠帶建設,全力配合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同時,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工程項目,25個河渠排口安裝閘閥,河流水質達標情況居全市首位。
同守綠美,共護藍天。十年來,我縣堅持生態建設“一盤棋”,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出臺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環境聯保聯治、綠色低碳協同發展、執法處突聯合聯動等領域,持續深化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一體聯動、協同增效,讓京津冀生態環境屏障越筑越牢。
未來,我縣還將不斷加強與京津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提升跨區域突發環境事件協同處置能力,以高水平生態建設推動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奮發有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大廠,讓碧水藍天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