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人乱精一区二区视频密-国产乱码在线精品可播放-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天天操狠狠-天天操国产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12:40:45
京東新城歡迎大家投稿來信,郵箱(dcxmt2018@163.com)

關注微信

掃碼關注
發布投稿
歡迎大家投稿來信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尋訪西柏坡老房東①:家訓傳五代 深情記心間
來源:京東新城(轉載需注明出處) 日期:2024/9/9  點擊:288
責任編輯:劉冠英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尋訪西柏坡老房東① 丨 家訓傳五代 深情記心間

 

【開欄的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今起河北日報推出“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專欄,以系列全媒體報道全景展現75年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燕趙大地上發生的歷史巨變、取得的輝煌成就。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平山縣西柏坡。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一些中直機關也駐扎在西柏坡附近的村莊,當地群眾騰出了一千多間住房,由此有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西柏坡老房東。他們經歷風云激蕩的硝煙歲月,用鮮血和生命捍衛革命和勝利,同時也用一種特殊的視角見證歷史、述說變遷、詮釋奮斗。河北日報全媒體系列報道“尋訪西柏坡老房東”今日推出,敬請關注。


1.JPG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毛澤東主席住過的小院里,磨盤旁邊有一個圓頂的水泥包。

 

很多參觀者都很好奇,這是干什么用的。

 

“大伙兒可能想不到,原本這水泥包底下,是個豬圈。”8月30日,毛主席老房東的第三代、已經70歲的閆會俊站在這個水泥包旁邊說,“這里有個我家會永遠銘記的故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駐西柏坡,毛主席住進了閆會俊家的院子。當時,院子里有一個豬圈,工作人員覺得會影響工作,也不太雅觀,想要拆掉。

 

毛主席得知后制止了:“現在形勢發展很快,我們在這里住得不會太久,走后老鄉還要用呢!”

 

于是,豬圈不僅沒拆,還被安上了水泥“保護罩”。

 

“共產黨把老百姓的事兒看得這么重,老百姓又怎能不信賴共產黨!”這份情,跨越76載,在閆會俊一家和西柏坡的鄉親們的心里,越來越厚重。

 

像閆會俊家這樣的故事,當年在西柏坡還有很多。


2.JPG

 

8月30日,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閆會俊(左)和老伴兒站在水泥包前講起當年往事。河北日報記者 周 潔攝

 

1948年秋季的一天,毛主席在村外散步,問一位村民:“你們這里種稻子,為什么不插秧呢?”

 

村民回答:“俺們都是直接往地里種。”

 

毛主席說:“我的家鄉也種稻子,先育好秧再往大田插秧,這樣種出的稻子產量高,你不妨明年試一試。”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特意讓中央辦公廳給西柏坡的鄉親們寫信,詢問老鄉的生產生活情況,并讓他們到水稻產量高的地方學習種稻方法。

 

如今再提起這些老事兒,閆會俊仍會感動不已。

 

從西柏坡村往南,沿西柏坡高速公路行駛30多公里,就到了栲栳臺村。群山環抱的村莊古樸幽靜,風景如畫。

 

1958年,國家決定修建崗南水庫。此后,閆會俊的爺爺閆受朝帶著一家老小搬到這里。“背井離鄉,誰舍得走啊!”閆會俊說,扒掉辛辛苦苦蓋起來的房子,邊拆邊掉淚。臨走,家里人捧了一抔泥土,層層包好,揣進懷里。

 

“怕啥,你家給毛主席當過房東,跟組織反映反映。”有人出主意。

 

“那不行,不能因為毛主席老房東這個身份,跟黨組織提條件。”閆受朝十分堅決,“再難,也不等不靠。”

 

閆會俊說:“爺爺定的這條家訓,一家人記得牢牢的。”

 

土坯一塊一塊壘,閆會俊一家用自己的雙手,建起新家。

 

經歷五代人,當年九口人的小家庭,如今已成為六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條家訓。

 

70后閆明剛是閆會俊的侄子,毛主席老房東的第四代。2014年,他以最高票當選為村干部。這位在石家莊市做土方買賣的“生意人”,毫不猶豫放棄買賣回到村里。

 

當時,800多人的栲栳臺村,村集體一年收入不到兩千塊錢。

 

“再難,也不等不靠。”這條家訓,閆明剛牢牢記在心里。

 

為尋一條新路,他和村干部天天四處跑,去鄰村看養殖,到外地看項目,常常是頂著星星出門,頂著星星回家。

 

咋發展?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反復商量后決定,這里離平山縣白鹿溫泉景區只有5公里,發展旅游大有干頭。

 

朋友、朋友的朋友,只要有投資需求的,就挨個打電話問。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一個老板慕名而來,看到村里上下心這么齊,很快就拍了板。

 

歸園田居山莊——這個名字富有詩意的項目投資達到2000萬元,合同一簽就是10年。

 

這個大項目還給村民帶來不少意料之外的新活計:有人去養魚,有人去除草,人均每月都能掙到兩三千元錢。

 

新項目和租賃合同接踵而來,2023年,村集體收入2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過萬元。

 

如今,閆明剛已是村黨支部副書記。

 

“看著鄉親們的笑臉,我對‘再難,也不等不靠’這條家訓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說,“老百姓信誰,就跟著誰。咱們黨員干部就要成為老百姓信服的人!”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