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多的單位及個人參與到健康體檢的隊伍中,但不少人被體檢報告上的大小箭頭或加減號困擾。要讀懂體檢報告,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體檢結論提及內(nèi)容要重點關注
拿到體檢報告后,首先應了解您本次體檢都有哪些檢查項目,然后再看體檢結論。體檢結論包含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陽性體征(如麥氏點有壓痛)及陽性檢查結果(如尿蛋白陽性)等,體檢結論上沒有提及的項目表示在本次檢查正常。體檢發(fā)現(xiàn)問題,若是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如發(fā)現(xiàn)腫瘤等),體檢科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受檢者單位負責人或本人。否則,體檢醫(yī)師會根據(jù)異常結果的嚴重程度,用不同的詞語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如建議“到××科門診進一步就診或復查”,您就應到醫(yī)院相應的科室進行復查或診治;如建議“必要時”或“隨診”或“定期體檢”,則表明異常程度不很嚴重,如果無不適癥狀,定期體檢就可以了,目前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另外,要看懂體檢報告,還須知道報告中一些符號的含義。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zhì)的有無時,一般用“(+)”表示陽性,用“(-)”表示陰性,用 “(±)”表示“弱陽性”。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zhì)的多少時,則用“具體數(shù)值”的形式報告,并附有正常參考值范圍。但不同醫(yī)院、不同方法檢測所使用的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一般用“↑”或“H”等表示“數(shù)值高于正常”;以“↓”或“L”等表示“數(shù)值低于正常”。
指標接近正常值不能大意
健康體檢面對的主要群體是健康人群,所以檢查結果正常或接近正常者最為常見。那么,如何看待那些接近正常值上、下限指標的實際意義呢?下面用體檢中最常做的指標舉例說明。
血常規(guī)檢查:重點關注白細胞(WBC)計數(shù)、血紅蛋白濃度(Hb)、血小板計數(shù)(PLT)三項指標,白細胞增多常見于感染、嚴重創(chuàng)傷、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白細胞減少常見于病毒性感染、嚴重敗血癥、藥物或放射線損傷以及某些血液病等。血小板減少常見于脾功能亢進、血液系統(tǒng)疾病、病毒感染等。血紅蛋白濃度減少可見于各種疾病導致的貧血。
肝功能檢查:常用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等。臨床中轉(zhuǎn)氨酶降低的意義不大,增高可見于各種急慢性肝病、膽道感染、膽石癥、心臟病、嚴重感染等。其中,脂肪肝、酒精及藥物是健康體檢中導致肝臟功能指標輕度升高的常見原因。此外,感冒、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jīng)期等情況下,轉(zhuǎn)氨酶也可暫時升高。所以轉(zhuǎn)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炎,不必太恐慌,但需到肝病科或消化科門診檢查肝功能異常的原因。
腎功能檢查:主要指標有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明顯升高提示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應到腎內(nèi)科門診進一步診治。此外,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出血、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也可引起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升高,糾正或治療原發(fā)病后,腎功能指標可以恢復正常。
血脂分析:主要指標有膽固醇總量(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前三項指標明顯升高者應到內(nèi)分泌科門診就診;輕度升高,尤其合并脂肪肝、肥胖者,關鍵在于調(diào)整飲食結構、增加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暫不需藥物治療,定期復查血脂。血脂水平減少可見于甲亢、重癥貧血、肝硬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應注意營養(yǎng)均衡,糾正或治療原發(fā)病。第四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腫瘤標志物檢查:體檢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25、CA19-9、CA242、CA724)、CYFRA21-1、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如指標明顯增高,癌癥可能性就很大,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輕度升高,也不能置之不理,需隔一兩個月去醫(yī)院復檢;如仍持續(xù)升高,應考慮癌癥的進展;如一直沒有明顯變化,一般是良性病變。癌癥術后患者,如指標持續(xù)增高,需考慮復發(fā)的可能性。
外科體檢:主要項目包括乳腺、甲狀腺、前列腺、肛門等,若發(fā)現(xiàn)結節(jié)、增大等病變,需進一步檢查。
婦科體檢: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婦科超聲和婦科查體。TCT檢查提示有重度炎癥、鱗狀細胞學異常時,需到婦科門診進一步診治;若提示輕或中度炎癥,則定期體檢復查即可。婦科超聲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若無癥狀及生育要求,可婦科門診隨診觀察;直徑在125px以下無回聲的卵巢囊腫,可以在下次月經(jīng)干凈后復查,除外生理性囊腫;子宮內(nèi)膜息肉,無月經(jīng)量改變且小于25px的可以隨診觀察。
影像學檢查:一般包括胸片及B超檢查(包括腹部、甲狀腺、膀胱、前列腺、乳腺等),發(fā)現(xiàn)占位性病變,應進一步檢查除外惡性腫瘤的可能。診斷明確的囊腫、錯構瘤、血管瘤、息肉(直徑小于25px)及結石,若無癥狀,可不予處理,但需定期體檢。
妥善保管體檢報告單有用處
除了篩查一些重大疾病外,體檢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潛在的健康隱患,受檢人按指導建議對某些疾病進行早期的干預治療,比如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就有可能避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體檢報告的用處很多,通過對比歷年體檢結果,觀察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就可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的進展。如B超檢查提示膽囊息肉一次比一次大,當息肉直徑大于25px,應趕在惡變前切除息肉。體檢報告還可以作為診斷依據(jù)之一,看病時有用。因此,無論體檢結果有無問題,都應妥善保存好自己的體檢報告。
(體檢科護師 王春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