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特殊的區位和肩負的責任,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著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努力把京津科技和產業溢出效應承接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河北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讓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當主角、挑大梁
◇河北深刻認識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創新之城、魅力之城、未來之城,貴在創新、成在創新,堅持以創新的思維和理念抓創新,讓各方來客一到雄安,就能感受到雄安新區撲面而來的現代化新氣象
◇今年中秋國慶期間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分別是2019年的1.49倍、1.44倍,“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時尚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2023年6月2日攝)朱旭東攝 / 本刊
河北是京畿要地,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充滿深情、寄予厚望。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希望河北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中彰顯新擔當,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近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岳峰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河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解放思想、奮發進取,以創新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在協同發展中推進科技創新
《瞭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河北如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推進科技創新?
倪岳峰:河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特殊的區位和肩負的責任,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著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努力把京津科技和產業溢出效應承接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一是積極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為不斷拓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河北省攜手京津聯合打造6個重點創新產業鏈。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兩個產業鏈,“一鏈一策”制定協同配套政策,與京津聯合開展招商,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央企是創新的重要源頭,我們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張開雙臂擁抱央企,去年全省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17家。今年以來,我們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為契機,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已超過180家,實現了大幅度增長,促進創新資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二是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們主動對接中關村等創新策源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河北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和雄安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與京津共同組織實施基礎研究合作專項,推動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開展氫能、釩鈦、中醫藥等領域重大技術攻關,今年重點聚焦生物醫藥、中醫藥傳承創新,共同投入2400萬元開展聯合研究,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扎實推動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是京津冀協同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們不斷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打通信息共享渠道,有效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蛙跳”現象。實踐中,通過強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務,舉辦科技成果對接等活動,不斷提升京津冀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今年1~9月,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64.7億元,同比增長50.8%。
《瞭望》:河北如何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倪岳峰: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河北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讓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當主角、挑大梁。2022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848.9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企業投入707億元、占比83.3%。今年,我們正多措并舉,鞏固拓展這一好的態勢。
一是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以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為牽引,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倍增計劃,著力營造有利于普遍技術進步的良好環境。
隨著政策宣介力度和助企服務工作的持續加強,去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達到2萬戶,同比增長了69%,極大激發了企業家創新積極性。我們組建了315個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今年以來,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10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6378家。
二是發揮國有企業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國有企業研發投入“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建立剛性增長機制,引導企業優化凈利潤分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今年1-9月,省國資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1.5%,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32%,在全國省級國資監管企業中位居第一方陣。
隨著創新投入的快速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河鋼集團建設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其中一期60萬噸項目已建成運行,河北建投集團建成全球首個萬千瓦級沽源風電制氫項目,三友集團“功能性、差別化粘膠短纖維項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三是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我們把提供應用場景作為支持企業創新的發力點,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讓企業依法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政府幫助企業突破制約創新發展的各類瓶頸,促進新技術快速轉化、新產品快速推向市場。近期,我們陸續舉辦機器人、氫能產業等創新應用場景發布會,已發布礦山勘探與應急巡查、氫儲能綜合集成應用等一系列場景清單,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場景解決方案。
在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我們以工業互聯網為主題,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通過舉辦一系列專業大賽和成果發布、引入風投機構等,探索對技術性能作出競爭性評價和權威性評價,通過市場機制對科技成果交易作出競價式評價,構建形成科技成果評價交易轉化體系,推動科技、產業、金融緊密對接,受到各方歡迎。
打造新時代創新高地創業熱土
《瞭望》:河北如何將雄安新區打造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倪岳峰:現在,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河北深刻認識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創新之城、魅力之城、未來之城,貴在創新、成在創新,堅持以創新的思維和理念抓創新,讓各方來客一到雄安,就能感受到雄安新區撲面而來的現代化新氣象。
一是集聚高端創新人才。我們謀劃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才政策,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到雄安新區干事創業。認真落實中央支持雄安新區的一攬子特殊政策,研究出臺有關配套政策,保障疏解人員在雄安新區的創業條件、居住條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時的水平。今年秋季,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雄安北海幼兒園已經開學開園,雄安宣武醫院已經開診,為疏解人員提供高標準的子女教育、醫療等優質服務。
二是謀劃打造創新主鏈條。首批疏解到雄安的央企和高校匯聚了豐富的創新資源。我們以此為依托,著力培育相關創新鏈條,目前已啟動兩個。一個是推動中國星網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組建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瞄準5G拓展應用和6G研發應用,打造全新的“空天信息+”產業業態。另一個是發揮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優勢,成立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通過學分共享、設施共用等措施,把疏解轉移變成創新發展的重要契機。
三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我們圍繞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在雄安新區謀劃打造未來之城場景匯,組織開展重點行業領域最新創新成果展示、競賽評比、技術交易、資本對接等活動,推動最新技術、最新產品在雄安孵化轉化產業化場景化。
近期,我們組織開展中關村千家企業雄安行活動,著力深化創新合作,目前到雄安新區考察對接的中關村企業已有250多家,今年年底前有望超過1000家。我們將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吸引更多創新人才參與雄安建設,共同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將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瞭望》:河北在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倪岳峰:河北是傳統制造業大省,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應當發揮重要作用。結合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我們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組織企業家座談交流,研究推動創新發展的思路舉措。
一是明確各市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我們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11個設區市發揮比較優勢,錯位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逐一制定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全面提升集群化、差異化發展水平。
比如,張家口市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重點發展大數據產業,加快建設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張北云計算基地,已有139萬臺服務器投入運營,服務器規模占京津冀地區的37%。
廊坊市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今年的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聚焦現代物流主題,吸引一批物流頭部企業加快向廊坊集聚。今年1~9月,廊坊市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42.1%。
二是培育壯大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我們堅持“一企一策”,對龍頭骨干企業給予個性化、精準化重點扶持,通過強化上市前政策激勵,助推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支持行業重點企業打造拳頭產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通過組建產業聯盟等方式,形成更具創新力、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
比如,我們依托中電科、中船等央企,加快發展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現代通信、特種氣體等優勢產業,不斷提升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水平。
三是完善支撐產業發展的平臺載體。我們著力建好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謀劃布局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促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切實增強創新驅動力。目前,河北共建有省級以上科研平臺1399家,已成為匯聚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
比如,我們注重建好用好石家莊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等創新平臺,著力發揮石藥集團、以嶺藥業、華藥集團等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有效提升了生物醫藥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去年,石家莊市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超過80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
《瞭望》:河北如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倪岳峰:我們深刻認識到,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堅持把創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面推進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是以創新的手段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河北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生態環境質量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尺。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名中,河北過去污染最嚴重時曾一度占了7個。去年,河北省所有設區市首次全部退出空氣質量后十名。今年,“退后十”成果進一步鞏固。
實踐中,我們以推行鋼鐵等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創A為抓手,通過務實的政策工具,激勵企業減少排放、綠色發展,目前鋼鐵行業A級企業達到26家。堅持上下游協同、全流域治理,整體提升白洋淀生態環境質量,淀區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Ⅲ類,野生鳥類達到260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54種。注重發揮科技創新關鍵作用,探索鹽堿地綠色治理模式,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較好實現了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與發展特色農業雙贏。
二是以創新的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河北是沿海省份,我們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新組建河北港口集團,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基地,布局精品鋼鐵、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以臨港產業強省建設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出臺周末假日入冀旅游大巴免收高速通行費等撬動性舉措,今年中秋國慶期間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分別是2019年的1.49倍、1.44倍,“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時尚。
三是以創新的方式優化營商環境。我們鮮明提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從營商環境抓起。今年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即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進行部署,重新修訂《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推行以招標投標專家盲抽、技術標盲評為主要內容的“雙盲”評審,建立健全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所有涉企事項和民生領域審批事項集中進入政務服務大廳,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通率達到98%以上,讓經營主體和群眾依規辦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長21.6%,平均每天凈增企業720多戶,廣大企業正在用腳投票河北。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