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喜獲豐收,“三個增長”從何而來
——河北經濟半年報亮點解析之一
夏糧,今年再次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
省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河北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夏糧播種面積2286.4千公頃,增長0.4%;畝產446.4公斤,增長0.7%;總產量1530.9萬噸,增長1.2%。
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三個增長”從何而來?
河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郭進考認為,河北持續加大農業生產支持力度,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發力,有力支撐了糧食單產提升,夏糧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作用大了
畝產869.93公斤,河北小麥畝產歷史新高在望都縣南張莊村誕生;黃驊市舊城鎮千畝旱堿麥示范方畝產達597.89公斤,創下鹽堿地小麥畝產新紀錄……今年麥收時節,沿著收割線,從南到北,小麥增產捷報頻傳。
抓起一把金燦燦的麥粒,辛集市馬蘭農場負責人武金燚臉上掛滿豐收的喜悅。“我們種的‘馬蘭1號’小麥,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都不錯,良種帶來了好收成。”武金燚說,小麥要高產,離不開種子的核心力量。
多產糧、產好糧,種子是關鍵。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小麥種子,成為夏糧豐收的關鍵“密碼”。
作為傳統小麥種植大省,河北培育出“馬蘭1號”“衡麥30”等節水高產小麥品種,以及“冀麥U68”“藁優5766”等一批品質性狀優良、適應性強的強筋小麥品種,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一粒種,千鈞重。郭進考認為,不同用途的小麥品種迭代升級,為確保河北夏糧豐收,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發揮了重要作用。
育良種選良法,糧食增產有方向。錢永軍是正定縣廂同村的種糧大戶,今年種植了300多畝小麥。在他看來,小麥能有個好收成,科技保障功不可沒。
“我這塊地采用水肥一體化,分階段按需施肥、精準調控,實現了節水增糧。”錢永軍說,過去大水漫灌,水往哪去、肥往哪聚,導致營養不均、長勢不一,影響產量。如今采用的是深埋滴灌,水、肥直接“喂”到小麥根系,營養均衡、長勢齊整,一畝地能多打不少糧食。
“有肥無水望天哭,有水無肥一半谷”,水肥科學運籌對小麥增產的作用一次次凸顯,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巧施肥水,有效實現了增穗數、提粒重。
良法,讓糧食增產潛力不斷釋放。河北在12個小麥整建制推進縣、39個小麥“畝產跨千斤”示范縣,推廣精準種植管控、水肥調控、綠色防控“三個精準”技術模式,著力提升單產水平,為奪取夏糧豐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良田,底氣足了
7月22日,回顧今年的麥收季,涿州市歆農家庭農場負責人董紅巖很滿意,他種植的2000畝小麥,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小麥收成不錯,多虧了高標準農田。”董紅巖說。
土地好,麥粒飽,糧食生產的根本在耕地。董紅巖的這片地,原先田間是不到兩米寬的土路,一過車就塵土飛揚。現在修了水泥路,大型農機進來了,集中連片耕種,成本降了一大截。
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伴的,是高效節水系統的推廣。小麥每個生長階段都要靠水提勁,董紅巖的農田里安裝了自動化噴灌設施,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不僅省時省力,還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水三到五成。
讓良田沃土產出更多優質糧。夏糧豐收的密碼,也藏在“高配版”的良田里。
近年來,河北通過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田間道路修建等措施,有效解決耕地碎片化、質量下降、設施不配套等問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在寧晉縣東棗村,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寧晉縣科優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農作物病蟲監測站,可隨時監測農田苗情、墑情、病情、蟲情。
“從種植、澆灌、打藥到收割,全部實現機械化,農田耕種條件好了,莊稼也長得好。”寧晉縣科優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柳義龍說,高標準農田旱澇保收,收完小麥種玉米,一茬接一茬,種糧底氣更足了。
一片田,萬疇平。截至2024年,全省累計安排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5400萬畝,約占全省耕地面積的59%,節水、節電、節肥、增產等方面效果顯著。
保障,更給力了
從夏糧生產賬看增收賬,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不斷健全,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充分調動,好糧食成了好產品,好收成變成好收益。
“雖然今年天旱,但咱這麥子不僅穩住了產量,還略有增產。”邱縣楊省莊村種糧大戶董永青說,他流轉了800畝土地,今年每到小麥生長的關鍵節點,總有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特別是“一噴三防”,農技人員根據苗情精準配藥,效果實實在在。
郭進考分析,“一噴三防”能顯著提升小麥千粒重,是綠色增產的關鍵。
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全省小麥“一噴三防”噴施面積4600多萬畝次,實現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有效遏制病蟲害暴發流行,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支持有力,服務貼心。河北落實國家各項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穩步推進小麥政策性保險全覆蓋。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68.3278億元,統籌中央資金3.13億元支持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等。
糧食種得好,更要收得好。河北支持引導農民購置使用高性能農機裝備。今年麥收季,全省小麥機收率達99.9%,機收損失率降至0.81%,超過上年0.86%的水平,優于國家提出的1%的減損目標。
糧食有了好收成,咋變成好收益?除了有國家政策和價格托底,現在賣糧門路越來越寬,服務也更貼心。
“俺家小麥不愁賣!”邢臺市南和區寧營村種糧大戶寧永強說,他從田間收獲的小麥直接被拉到金沙河面業集團的生產車間,銷路根本不用擔心。
一季季耕耘,凝結農民辛勤汗水。夏糧已歸倉,新一茬莊稼是寧永強心頭的寶貝。“一年兩季,好好看管,今年收入錯不了。”他說。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夏糧豐收到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河北新聞網